移动增值业务系列市场研究报告--移动小额支付业务 |
字数 |
页数 | ||
电子版报价 | 8500元 | 印刷版报价 | 7500元 | |
推出日期 | 2014.9 | |||
![]() |
||||
研究内容: 移动运营商将是移动小额支付业务的最大赢家! 根据我们对移动增值业务的研究经验,考虑到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规律、影响业务发展的用户、经济等因素,我们发现我国小额支付业务在两大地区有明显不同的发展:东部地区和湖南将在2017年进入快速成长期,而其他地区进入成长期将会在2009年~2010年左右。 本报告力求全面、客观的研究和反映我国小额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 主要研究点: ● 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小额支付业务发展现状和下一步发展方向,并主要对产业链合作模式进行探讨; ● 产业链及各环节分析; ● 业务发展周期预测; ● 业务用户规模和交易金额预测; ● 移动运营商、银行及支付平台业务收入预测; ●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小额支付发展现状; ● 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现状。 本报告如能为推动移动定位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我们将不甚欣慰。 万方发现: ● 电子货币的整体发展水平是小额支付业务的基础性制约因素 从韩日欧美以及中国的发展情况看,电子货币的发展水平,会对小额支付业务有双重影响。 ● 韩日欧美的移动运营商都在通过发展小额支付业务使手机变为传统支付工具的替代品 这些国家的移动运营商尽管在启动小额支付业务时,大都以刺激数据业务的发展为目标。但是,随着各家运营商对自身战略的调整,都把小额支付业务当作一种关键的战略业务,借以推进通信行业同传统行业的融合。 ● 韩国已经进入业务成长期,日本和欧美即将进入成长期。其中韩国移动支付发展最好的运营上SK电讯从一开始就控制着整个产业链; ● 国外运营商在移动小额支付业务上开展较好,得益于四个方面的因素:战略定位合理、市场切入点的选择准确、产业链的有效控制、运用统一的标准作为整合产业链的工具。 ● 国外小额支付业务的目标用户群主要有四种: ☆ 经常使用信用卡消费的用户; ☆ 经常在互联网上购物的用户; ☆ 有公共事业费支付需求的用户; ☆ 对每次支付额在10美元以内的服务有经常性需求的用户(比如欧洲的停车费、洗车费等)。 ● 中国的电子货币整体的发展仍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这将导致小额支付业务在中国亦处于起步的阶段 中国的电子货币的发展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特约商户的普及率只达到了2%,上海的2.73%是全国的最高水平,而美国的普及率达到了100%,韩日的普及率达到了60%以上,而金融卡的普及率最高的上海,也只达到欧美韩日的一半的水平。 这对于小额支付业务而言,就意味着移动运营商要进行艰苦的市场推广工作。 ● 目前国内小额支付业务尚处在市场培育期,乐观的估计,东部地区和湖南在2017年进入成长期,而其他地区进入成长期会在2009年前后。 ● 通过我们的测算,2017年我国小额支付业务用户将达4128万,其中东部地区和湖南用户2867万,其他地区1261万。 ● 通过我们的测算,2017年我国小额支付业务交易金额将达206亿元,银行及支付平台业务收入将达3.5亿元。 ● 2017年,运营商开始有"货真价实"的固定租金收入,业务收入由2006年的不到2.9亿猛增至28.3亿元。 ● 在业务成长期,固定月租将是运营商业务收入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且随着市场的高速成长,用户规模的形成,运营商来自该业务的通信业务收入也将大大增长。 ● 运营商将是小额支付业务的最大受益者! ● 移动小额支付业务的潜力很大,作为产业链主导的移动运营商应积极引导业务的发展,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 相对于国外运营商的发展策略,目前国内两大运营商在业务的发展上存在两大不足之处:缺乏标准和仅成为产业链的追随者。 ● 国内两大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上也有亮点,中国移动湖南分公司移动支付发展较为成功,得益于两点:充分的市场培育和准确的市场细分和定位。中国联通则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利用建行的用户规模和影响力来推广"手机银行"。 ● 手机银行将会成为中国联通在移动支付业务发展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将是中国联通重点发展的增值业务。 ● 银行和信贷机构面对着两个危机:一、传统的吸储、贷款的盈利模式风险提高;二、具有足够支付和消费信贷的外资银行的进入,且主攻盈利最好的贷款高端市场,对国内银行和信贷机构带来巨大冲击。 …… 万方建议: ● 移动运营商 在中国,开展小额支付业务是一项艰苦但又存在着重大机遇的业务。移动运营商要开展好这项业务,并通过这项业务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应该在着重做好这些工作: ☆ 战略定位 小额支付业务很可能将会成为传统支付业务的替代品。 ☆ 积极的产业链控制 要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来推动各个环节的企业参与到产业链中来,以一种合理公正的态度来对待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力求共同繁荣而非短期收益最大。 标准是控制产业链的重要工具,建立企业联盟或者产业联盟,制定统一的产业标准。 ☆ 准确的市场切入 寻找合适的支付业务和用户群: 合适的支付业务包括这些特征:需要等候的时间很长、或者使用和支付可以在空间上分开、或者需要找零。 合适的用户群包括这些特征:愿意积极尝试新业务的用户、或者需要通过新业务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用户。 根据我们的研究,目前的合适的用户群为: ① 经常使用银行卡消费的用户; ② 经常在互联网上购物的用户; ③ 有公共事业费支付需求的用户; ④ 对每次支付额在10人民币以内的服务有经常性需求的用户; ⑤ 有票类服务支付需求的用户。 ☆ 合理的定价和分成 小额支付的费率是比较难确定的,但是在业务推广期,根据成本定价是绝对不合适的。运营商应该进行适当的补贴,包括消费者补贴和产业链中其他环节的补贴,以推动小额支付业务的用户网络的形成。 …… ● 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在银行垄断、通信垄断的条件下,使自己得到发展,我们认为,支付平台应着重做好这些工作: ☆ 扩大产业链的影响 尽管支付平台难以对银行或者通信企业在各自领域的垄断地位施加影响,但是,支付平台运营商依然可以从两个方面扩大对产业链的影响: 一、对支付平台技术的专门投资以及从经验曲线中获得的竞争优势。这个投资和优势是银行或者通信企业在短期内无法达到的,通过加强这个投资和优势,可以抑制银行或者通信企业的一体化企图,保证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影响力; 二、对商户的控制,通过安装大量的接入支付平台的商户终端,建立自己的业务安装基础,可以提高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 独特的市场切入点 面对中国的客观环境,开展移动小额支付业务式,支付平台应该寻求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支持以及公用事业的支持。 ☆ 合理的定价和分成 支付平台运营商应该合理的制定自己的平台使用费,对于这种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业务,应参照其他传统支付形式的费率来定价,同时要注意同运营商、商户以及银行间的分成要合理。 …… ● 银行和信贷机构 银行和信贷机构应该积极的推动移动小额支付业务的发展。 ☆ 支付文化的推广 全面的市场推广工作和适当的支付补贴都必须的。 国内的支付文化仍然是一个现金支付占主导地位的支付文化。推广电子货币支付,对于银行开展各种支付业务和消费信贷都是基础性的工作; ☆ 产业链的整合 银行要积极的同移动运营商合作建立产业联盟,迅速开发出产业标准,形成产业的组织模式。 银行要加强同特约商户的联系,不断扩大特约商户在国内商业机构中的比例。 同时,银行要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 …… |
||||
![]() |
||||
第一章 研究发现和发展建议 第一节 万方发现 第二节 万方建议 2.1运营商 2.2支付平台运营商 2.3银行和信贷机构 第二章 移动小额支付业务概述 第一节 移动小额支付定义 第二节 移动小额支付分类 第三节 技术实现方式 3.1 业务流程 3.2 两种技术实现方式 第三章 国外移动小额支付业务发展分析 第一节 欧洲(欧盟及英国) 1.1发展现状:运营商小额支付业务的收益不大 1.2 产业链合作模式:运营商走向主导 1.3 下一步发展方向:实现业务在整个欧洲的漫游与互通,做大市场 第二节 美国 2.1发展现状:运营商小额支付业务发展缓慢 2.2下一步发展方向:竭力推动业务的发展 第三节 日本 3.1发展现状 3.2产业链合作模式:运营商与金融机构竞争和合作并存 3.3下一步发展方向:逐步推广 第四节 韩国 4.1发展现状 4.2产业链合作模式:运营商主导 4.3下一步发展方向:引领移动金融的发展 第五节 国外移动小额支付业务发展分析 第四章 移动小额支付业务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产业链构成 第二节 产业链各环节具体分析 第五章 移动小额支付业务发展预测 第一节 业务发展周期 1.1 发展周期理论 1.2移动小额支付业务发展周期 第二节 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2.1目标用户 2.2用户规模预测 2.3业务收入预测 第六章 国内移动小额支付业务运营市场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移动 1.1各省市业务开展现状:广东、湖南等九省市 1.2产业链合作模式 1.3下一步发展方向 第二节 中国联通 2.1各省市业务发展现状:广东、上海等四省市 2.2产业链合作模式 2.3下一步发展方向 第三节 国内移动小额支付业务发展分析 第七章 主要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银联 第二节 上海捷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第三节 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 第四节 三家主要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比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1-1 移动支付系统构成 图4-1移动小额支付产业链构成 图表5-1 通信产品发展周期 图表5-2 国内移动小额支付业务发展周期 图表5-3 2014~2006年全球移动小额支付业务用户规模预测 图表5-4 2014~2006年全球移动小额支付业务交易金额预测 图表5-5 2003.12~2014.7移动用户发展情况 图表5-6 2014.1~2014.7各地区移动用户比例 图表5-7 2014.1~2014.7各地区移动用户增长率 图表5-8 2014年12月各地区移动用户预测 图表5-9 2014~2017年各地区用户占总体用户比例预测 图表5-10 1998~2003年历年移动用户数 图表5-11 2014~2017.年各地区移动用户发展预测 图表5-12 2014~2017年各地区小额支付业务渗透率预测 图表5-13 2014~2017年各地区每用户年平均小额支付业务交易额预测 图表5-14 2014~2017年东部地区+湖南省小额支付业务用户规模预测 图表5-15 2005~2017年中西部地区-湖南小额支付业务用户规模预测 图表5-16 2014~2017年东部地区+湖南省小额支付业务交易金额预测 图表5-17 2005~2017年中西地区-湖南省小额支付业务交易金额预测 图表5-18 2014~2017年国内移动小额支付业务用户规模预测 图表5-19 2014~2017年国内移动小额支付业务交易金额预测 图表5-20 2014~2017年银行及支付平台小额支付业务收入预测 图表5-21 2014~2017年移动运营商小额支付业务收入预测 图表7-1 三家主要第三方支付平台资本实力、覆盖能力等方面比较 |